根据《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32条第1款规定,“事实错误,仅当其否定了犯罪所要求的心理要件时,方可成为免除刑事责任的理由。”(其他国际刑事法庭也适用了与事实错误基本类似的规则,因此我将仅就此条款进行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事实错误都具有法律意义;只有当其否定了犯罪的犯罪意图要求时,才可作为免责理由。因此,如果某一特定犯罪的定义要求特定行为或情况具备特定的心理要件,那么即使不合理,诚实认定的事实错误也会否定该心理要件。
例如,故意针对平民人口或民用物体发动攻击的战争罪,要求明知受攻击的人员或物体是平民。因此,如果诚实地错误地认为这些人员或物体并非平民,则将否定该罪行的心理要件。
该标准纯粹是主观的
并不要求该信念既诚实又合理。然而,如果客观上缺乏合理性,则更有可能使法院基于事实得出结论,认为所谓的主观信念实际上并非诚实持有——但这仅仅是一个证据推论。
涉及 2015 年美国武装直升机袭击阿富汗昆都士的一家无国界医生医院,以及 2014 年 MH17 在乌克兰上空被击落事件的责任人是否应承担战争罪责任(例如见此处、此处和此处)。这方面的一个具体问题是,习惯国际刑事法院对袭击平民和民用物体的战争罪的定义是否比《罗马规约》更广泛(例如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在 Blaskic 案中),以涵盖攻击者鲁莽行事或故意为之的情况,其中包含 Viber 手机数据 了预见因素。根据这种理论,如果攻击者意识到他所瞄准的人或物体是平民这一重大风险,然后选择无视该风险继续袭击,则攻击者应承担责任。作为对这种心理要素的否定的事实错误,仅仅是认定被告主观上没有预见到风险的存在;我们也不会要求证明该风险客观上是不可预见的。
个很好的国内比较点是南非起诉
奥运会和残奥会运动员奥斯卡·皮斯托利斯谋杀其女友瑞瓦·斯廷坎普的案件。他隔着浴室隔 吸引力和用户友好的过程 间的门向瑞瓦开枪,以为是在射击入侵者。南非最高上诉法院以“故意杀人”为由判处他谋杀罪,并裁定(第31-32段)他对被枪杀者身份的事实错误无关紧要(但如上所述,当战争罪的定义要求针对特定类型的人或物体进行攻击时,这种错误是相关的)。足以让他定罪的是,他预见到隔间门开枪会杀 英国电话号码 死那里的人的巨大风险,并且愿意承担这种风险。法院随后进一步驳回了皮斯托利斯对推定自卫(即针对他认为存在但客观上不存在的攻读者可能还记得博 击进行防御)的依赖,这段文字有些令人困惑,从中我们无法清楚法院驳回这一论点是因为皮斯托利斯的信念不诚实还是因为它不合理(第 51-52 段)。